最近做了一个(代理)出售域名以及主机的网站,不以盈利为首要目的,主要为了方便大家直接购买,本站的域名和主机均使用的是这个。点击此处进入。
这里出售的域名截止到现在有 498 种后缀,相比 namesilo 的 292 种[1]和 Godaddy 的 470 种[2],还算不少,价格比 namesilo 贵,但比 Godaddy 便宜很多。域名价格见此。
AMP (Accelerated Mobile Pages) 是 Google 的一个开源的项目,通过使用 AMP HTML,可以极其显著的提升网页加载速度。最近我在移动设备上使用 Google 的时候,发现很多网站都开始使用了 AMP。在从 Google 上进入一个 AMP 页面时速度更是异常的快,快到超乎想象——延迟几乎为零。本站也配置了 AMP,本文对 AMP 的一些特性进行一些分析,并介绍如何在 WordPress 上支持 AMP,并开发插件对其自定义。
2018 年 2 月更新:由于已经有免费的 CloudFlare CNAME/IP 接入,同样也是 Anycast,本站已经不再使用 Google Cloud CDN。
在上一篇文章中,我简单的介绍了 Google Compute Engine(简称 GCE)的基础使用。这篇文章我将介绍如何利用 GCE 建立一个 Anycast 网络,并测试了其速度。
想要实现这个功能,就需要使用 Cross-Region Load Balancing(跨地区的负载均衡),此功能就相当于一个 HTTP(S) 的反向代理,所以只能针对 HTTP/HTTPS 请求进行负载均衡。
Cloudflare 在 2016 年末终于增加了两个重磅的功能,分别是:
- Load Balancing(原名:Traffic Manager)
- Rate Limiting(原名:Traffic Control)
Load Balancing 支持更加高级的负载均衡功能,并终于支持了大家很需要的跨区域负载均衡功能;Rate Limiting 支持了高级的访问次数限制功能。越来越多的原本需要在服务器上配置的功能,现在在 Cloudflare 上也能进行配置了。(目前这两个功能还属于 Beta 阶段,需要认证用户才能使用)
2017 年 4 月更新:由于 GCE 在国内经常不稳定,本站主机已经换到了 TlOxygen 的虚拟主机上了。
最近想要寻找按流量计费、连接中国速度比较快的 VPS,最终选择了 Google Compute Engine(下文简称 GCE)的亚洲区。GCE 的后台配置页面虽不能在中国访问,但是其 GCE 实例是可以在中国访问的。
创建一个新的 GCE 的流程十分简单,只需要自定义配置、选择操作系统、配置 SSH Key,然后选择创建就好了,整个流程十分像 VPS,但是可自定义的功能却远比 VPS 多。
最近 Disqus 被某国的墙搞的十分不稳定,于是又用回了 WordPress 自带的评论系统,但是这个评论系统却不带评论者被回复时的邮件提醒。我有自己的发信服务器(AWS SES)系统,所以理论上可以配合插件实现这个效果。但是我看了很多插件,基本上操作页面都太复杂,而且回复的邮件通常不支持中文,我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回复系统,不用那么麻烦,于是干脆自己开发一个,最终比较完美的实现了这个功能。
Ubuntu 16.04.01 自带的软件源中的是 Nginx 1.10.0,但是这个版本的 Nginx 的 HTTP/2 模块中存在 Bug,具体见此。现在 Nginx 1.12 Stable 已经推出,直接安装 Stable 版本即可。
2018-06 更新:如果你使用 Ubuntu 18.04 或者是以后的版本,那么系统默认的软件源的 Nginx 版本(1.14)就足够了。
在今年 5 月 4 日,Apple 就开始要求新的应用程序支持 IPv6 DNS64/NAT64 网络,这意味着苹果开始力推 IPv6 网络,在苹果的官网上就有介绍一些 IPv6 的优势,主要来说就是对移动网络更加友好,并能提高一些性能,减少一些传输上的开销。
最近,我也将我的所有服务器全面部署 IPv6,完全支持 IPv6-Only 网络。
最近我越来越喜欢自建一些东西,比如 GitLab。今天我又把 DNS 服务器改成自建的了,分享一下经验(PS:现在为了实现根域名 CDN,我用换成了 Route 53):
本文的自建 DNS 是指的是权威 DNS,即给自己的域名配置的 DNS,而非在客户端配置的缓存 DNS。
优缺点
首先,我先说用自建 DNS 服务器的致命坏处:
- 如果那天自己的服务器挂了,整个域名相关服务都会挂,即使你邮件收信服务器是用的是第三方的,你也不能收信了
- 基本上必须是开放端口,并有固定 IP(而且最好还需要至少两个 IP) 的 VPS(当然也可以是两个主机,只需要保证配置文件完全相同即可),对于服务提供商要求高
- 个人一般关于 DNS 运维经验不足,容易导致配置错误
- 第三方 DNS 提供商基本都有 DDOS 防御,而你的服务器可不一定有,攻击者可以直接通过 L7 DNS Flood 攻击掉你的服务器,然后又回到第一个问题上了
使用自建 DNS 服务器优点:
我的服务器上部署的代码、配置文件等内容大多是使用 Git 进行版本控制。为了能够使用、配置起来更方便,通常使用一整套系统去管理。很显然,在一些代码和配置文件里会有一些机密的内容,如一些密钥什么的,所以必须不能公开。GitHub.com 虽然提供了 Private 存放处功能,但是由于此功能是付费的,而且对于 Organization 的 Plan 还是极贵,并不十分划算;就算能有免费的 Private 存放处,把自己的很多重要的密钥放在第三方服务器上还是很不安全,所以能够 Host 在自己的主机上的,并且能够替代 GitHub.com 的软件/服务就是不错的选择。
本文将讲一下我在自己服务器上安装 GitLab 遇到的坑,进阶使用,包括使用 .gitlab-ci.yml
文件实现自动 Build,实时同步镜像到 GitHub。